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对广大青年的教育功效,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实施“十大战略”,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学校关于开展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大思政活动等通知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建设的工作实际,7月3日-11日期间,“豫见文艺”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再次启程,开展了以“豫见文艺·非遗流光”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主题,对郑州段黄河流域的特色非遗项目开展调查研学、文创设计、IP宣传等工作,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社会调研,积极探索文旅兴业的路径,期望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作出贡献。
7月3日-7日,在团总支书记冯思源的带领下,“豫见文艺”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综合调研组的成员查阅书籍文献、查找新闻资讯、咨询专家意见,结合社会实践内容设置了《黄河流域(郑州段)非遗文化传承及文旅文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旨在了解人们对非遗文化和河南省非遗文化的常识认知,调研非遗项目的文旅文创社会需求。
7月8日-11日,综合调研组的成员利用研学间隙,走进居民社区、实践基地、文化景区,寻访不同类型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与受访者深入交流,第一时间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洞察非遗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调研,志愿者成员收集第一手资料,对沿黄地区非遗文化的社会认知度、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
为深入推进“行走中原·文旅兴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豫见文艺”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党总支书记杨慧丽的带领下,深入登封窑、黄河澄泥砚等非遗项目基地研学、采风,以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登封窑烧制过程为蓝本,拍摄视频、图片,绘制系列海报、插画,创作漫画故事、设计文创IP、开发文旅文创产品,为非遗技艺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实践活动结束后,还将在校内中原非遗博物馆、校外文化馆等地进行展出,扩大实践成效。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次专业实践活动,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行走课堂”,引导青年大学生感知社会、服务群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个人的青春梦想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现个人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