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以及兼职辅导员齐聚线端,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主题党日活动。

开会前支部提前组织党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高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给师生重要致信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
在支部组织委员徐世超带领下,全体党员进行了《习近平: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议题学习;然后,邀请参加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 河南高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的辅导员发言,她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加入到河南高校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的主线路分队,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表示要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之后,每个党员结合学习主题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思政教师、辅导员肖红梅: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一线教师,我将继续向优秀教师们看齐、学习,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增长传道解惑授业本领,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思政教师、辅导员廉吉庆:
作为思政教师和兼职辅导员的我,十分荣幸有机会能够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前往兰考,近距离感受焦裕禄精神的伟大,感受兰考县老百姓对焦裕禄的感怀。焦裕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很多,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也是老百姓们最感激、最念念不忘的,应该是他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办法。正是因为心里装着人民,焦裕禄才能够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带领全县人民斗风沙,除“三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以拳拳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榜样的力量,将满腔热血注入到我们的伟大事业中去,挥毫描绘属于我们的新画卷,谱写奋斗拼搏的华美乐章。
思政教师、辅导员赵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2023年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中,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我也有幸跟随校学工团队一起去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纪念馆共同学习感悟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并进行了微党课的宣讲。作为思政课教师和兼职辅导员,通过学习和实地走访活动,我切实感受到使命在肩,责任如磐。我们要继续学好、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回信、讲话精神等生动教材,创新学习形式,推动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帮助学生们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伟力、领袖风范、人格魅力,进一步深化思想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心理教师杨伟娜:
首先要深入学习,提升自我。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之所需,校之所重,我之所为”的价值追求,一代代学子和一批批援疆教师的默默践行,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们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其次,立足课堂,守正创新。“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我们要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用红色精神铸魂育人,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红色基因熏陶、红色文化浸润。新时代教师要立志成为大先生,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行为世范”的“人师”。培养学生积极寻梦、筑梦、逐梦、圆梦,让每一个学生都身心健康、成人成才。
预备党员、就业指导教师马晓雯:
“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引导,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投身西部志愿、参军入伍、农村基层管理、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为基层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安全而努力,展现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朝气蓬勃、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以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这一理念可以融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大学生处在最青春美好的年华,他们可以在不同岗位绽放出属于自己别样的光彩,无论投身于什么领域,做什么职业,都应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大家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台,“自学在前交流补充”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