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4月1日清明节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前往中牟县烈士陵园,开展"清明铸魂·红色追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祭扫追思、实地研学,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青山埋忠骨,鲜花寄哀思。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在支部书记张秋燕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教师整齐列队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鞠躬致敬,并依次向先烈敬献鲜花。张秋燕表示:"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的脊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与科研,培养新时代的红色传人。"


纪念馆中悟初心 精神传承担使命。缅怀仪式结束后,全体党员走进烈士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和场景复原,深入了解中原大地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从土地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到抗美援朝的壮烈篇章,从烈士家书中的家国情怀到革命遗物承载的信仰力量,大家驻足凝视,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坚定信念。党员徐世超感慨道:"每一件展品都是生动的教材,激励我们以更鲜活的方式将革命精神传递给学生。"


以学促行践初心 凝心聚力谱新篇。活动结束后,支部召开现场学习交流会。大家结合所见所感,围绕"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优势"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此次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河南本土的红色资源,讲好身边的英烈故事,在理论研究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将实地教育与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既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洗礼,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红色资源赋能党建创新,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