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何谓零容忍
来源:
时间:2022年01月20日
责任编辑:崔程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持续引发社会热议。“零容忍”一词,不仅彰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而且传递了我们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的清晰信号。

  “零”在数学中作为一种数字和符号而存在,表示没有的意思。“容忍”指社会对于某种事物的认同或接受程度。从字面理解“零容忍”,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零容忍”的理念来源于犯罪学中的“破窗理论”。“破窗理论”认为,社区中某栋建筑的一扇破窗如若无人及时维护,就会给人一种建筑无人看管的暗示,甚至建筑所在的街区也是法外之地。如果对此放纵不管、置若罔闻,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烂。“破窗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轻微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不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惩处,就会传达一种错误的讯号,更多人开始效仿最终变本加厉,衍生破窗效应。

  对腐败零容忍,其核心要义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不论是身居要位的高级干部,还是百姓身边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姑息,没有例外;对腐败行为,不论是现在的问题还是过去的问题,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坚持露头就打,抓早抓小、治病救人,防止腐败滋生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只有及时修补被腐败行为侵蚀造成的“破窗”,才能防止其对人们行为产生暗示和示范作用,警示潜在腐败行为人不要触底线、不要闯红线,打消潜在腐败行为人“可以腐败”或“腐败不会被惩处”的心理暗示,遏制其实施腐败行为的心理。

  “零容忍”是庄严的政治承诺,昭示了我们党反腐败的政治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政治决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惩治腐败,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07.8万件、437.9万人,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84人,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99.8万人。这组数据充分印证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强度,彰显了党中央对腐败零容忍的毅然决然。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四个任重道远”表明,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必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在坚决惩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的同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