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10-26 06:22
“抗美援朝一等功勋章”“多次获得部队通令嘉奖”……这些在旁人看来莫大的荣耀,却被张家帮藏了大半辈子,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少有提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日前,我们探访了8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张家帮(曾用名:张家邦),倾听英雄身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喊着‘为祖国争光’的口号发起一次次冲锋”
从四川省金堂县城赵镇出发,驱车9公里,到达观音山村,这里坐落着攀钢集团金堂分厂的职工宿舍区,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张家帮。
老式的建筑,坍塌的围墙,剥落的墙皮,锈迹斑斑的管道,很难想象这里竟住着一位老英雄。
1951年,年仅16岁的张家帮满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同年,随部入朝参战。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打了多少仗,具体战斗情况,张家帮大多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永远烙刻在他心底。
“上甘岭战役那次,我们一个连队,200多人,只活了4个,只有连长、三班长、九班长和我活下来了。”回忆起抗美援朝战役,张家帮一度沉默,眼眶泛红。“那时候战壕里火光被扬尘遮蔽,我们啥也看不清,两三百架敌机开着10倍扩音器从头上飞过,有时候帽子都会被削掉,但当时我们都喊着‘为祖国争光’的口号发起一次次冲锋。后来,牺牲的战友太多了,我们就喊不过来了……我们甩手榴弹,有的时候甩两个,有的时候甩三个,自己心里默数‘1、2、3、4’,就必须甩出去,有的时候手榴弹在半空中就爆炸了;用爆破筒只能数5秒,反坦克手雷有时候在距离己方阵地二三十公尺的地方就炸开,我就是在那时候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提起那场残酷的战斗,张家帮连连摆手,“我们当时所在那个山的石头特别硬,但是被敌军削下3公尺,战斗结束的时候,我们的防空洞里搜寻到100多位牺牲战友的遗体……”
“想到牺牲的战友,我就觉得不该再有什么要求”
自1951年5月入伍,到1971年10月转业,20年时间里,张家帮参加过数不清的大小战斗:1951年—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战役,获得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自授予的“一等功”勋章;1966年—1969年参加抗美援越战役,获得时任越南最高领导人胡志明亲自授予的多枚纪念章。在这两场战役中,他还获得过两次二等功,但是他拒绝受奖。“我有一个(抗美援朝战役一等功)就够了,其他的给战友吧!”他说。
“伤疤是军人的勋章”,张家帮不仅不要战斗的勋章,连这“伤疤”带来的“勋章”也不要。
在战争中,他听力受损,被认定为二等乙级伤残,但想到当时国家面临的困难,他毅然两次放弃申报残疾军人证的机会。“不麻烦组织,一切困难自己克服”,张家帮一生都践行着这句话。1971年10月,这位功勋卓著、多次获评“五好战士”的老兵,在经历20年炮火纷飞的战斗生涯后转业到四川省公安厅,但是不久后他再一次拒绝了。“当时我和爱人能够分得成都两套房子,但是我不想要。只要一想到我牺牲的战友,我就觉得我已经拥有太多了……”此后,他自愿被安置到工矿企业——攀钢集团金堂分厂,历任资科科长、厂总支书记等职务,也将过去的经历全都“藏”了起来。
“其实那时候,也难啊,但我不想向组织伸手。1971年的时候,家里最是困难,我只能卖掉家具供养孩子。“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在厂里工作的时候,好几次要求不涨工资。”采访中,小区里一位大姐告诉我们。
“看到国家遇到这么大的苦难,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张家帮,除了听力受损严重外,其他身体状况尚佳,依然选择独居在深山里,每天定时锻炼,坚持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关注国内外新闻时事。
当得知国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张家帮借了2000元钱,向党组织缴纳了特殊党费。“抗击疫情也是一场战斗,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觉得一定要做什么,作为老兵,年纪大了出不了力,只能以这种方式尽我一份力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愿意交更多。”谈起中国共产党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控制了疫情,张家帮很感动。
“父亲一生忠心向党,从来不向我们提起他在战场上获得的荣誉和受过的伤痕,但却从小就给我们讲他入党的故事,也教育我们要多讲付出,不求回报。如今,爱国爱党爱人民,已成为我们的家训。”张家帮的女儿张明说。
采访最后,张家邦摊开一本书——《鏖兵上甘岭》,书的最后几页记录着他当时的部队——第十二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模范和功臣的名字,他的名字赫然在列。此时的他默默无语,内心坦然而平静,告别战场70年,老兵依然思念着牺牲的战友,思念着在上甘岭的日子。在他的心中,青山依旧,忠魂不灭,家国有难,好男儿赴汤蹈火,方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