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优良作风助力决战决胜
来源:
时间:2020年04月09日
责任编辑:崔程

  福建省闽清县纪委监委组织干部针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基层一线,进厂房、访农舍、下农田,走访了解干部帮扶情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收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落细帮扶政策。摄影/黄声垒(闽清县纪委监委干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

  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在部署工作时,将“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强化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

  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优良作风作保障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持续集中整治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影响脱贫攻坚质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惩治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特别是从严从快查处弄虚作假问题。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紧盯不放,不折不扣抓好整治。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有298个村(居)的1285名贫困人员尚未脱贫,其中有6个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涉及33户140人,脱贫难度不小。

  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后,袁州区纪委监委迅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兵分两路,不打招呼、直奔一线,对全区20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芦村镇政府帮扶干部温圣华在村部存放的贫困户登记记录显示,3月16日入户走访浒坑村贫困户邹某某。督查组实地了解后发现,温圣华春节后并未到邹某某家走访。飞剑潭乡陈源村贫困户曾某某登记证上的帮扶记录填写时间为1月27日、2月10日,内容为入户走访,但这两天处于疫情防控期间,经核实,乡政府帮扶干部肖露在这两天并未入户……”

  3月20日,袁州区纪委监委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其中不乏一些形式主义问题。督查组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要求限时整改到位,依规依纪处理。

  “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对‘指标式、虚假式’帮扶脱贫靶向发力、精准施治,用扎实工作、优良作风保障全区如期脱贫。”袁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赵云表示。

  3月30日至4月1日,重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穆红玉到城口县挂牌督战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推进到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决战决胜,越需要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作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这既是职能职责所在,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与初心使命紧密相连。”她说。

  数据显示,重庆市去年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926件2802人,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15件1437人。

  穆红玉表示:“从查处情况看,护航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丝毫不能懈怠。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必须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统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指出的所有问题,一体整改落实到位,一鼓作气、连续作战,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

  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建立省市县三级直联直访、“三个一批”直查快办等机制,紧盯重点、瞄准焦点、直击痛点,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查处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学新告诉记者,将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部署,坚持脱贫攻坚硬仗在哪里、纪检监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完善提升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聚焦老区苏区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强对脱贫工作成效、脱贫摘帽情况、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不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4月2日,甘肃省纪委监委召开视频会,研究部署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为期三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最后一年。

  甘肃省纪委监委3月印发全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安排,明确今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10项主要任务。其中,排在第4项的,便是查纠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甘肃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困难的省份之一,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县列入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三大片区”贫困县,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脱贫攻坚难度大。3月初,甘肃省政府批准31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该省还有8个贫困县、17.5万人未脱贫。

  按照专项治理工作安排,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加强对75个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稳定性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2018年已脱贫摘帽的36个县督促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对2019年验收摘帽的31个贫困县督促严格履行摘帽程序,确保效果真实;对2020年将要退出的8个贫困县督促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在最紧要的关头,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在专项治理上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说,要紧盯扶贫领域违纪违规新动向新情况,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严肃查处,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纪委监委印发《2020年全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列明重点任务清单,紧盯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专项监督,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该市纪委监委采取纵向贯通“监督检查室+派驻(出)机构+县区纪委监委”、横向联动“纪委监委+巡察机构+扶贫职能部门”监督力量的模式,着力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紧盯“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问题,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纪委监委立足实际,制定《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决胜年”措施》,整合监督力量和资源向脱贫攻坚聚焦,并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动态“清零”,并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奔基层、直插末端的方式,对各县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持续跟踪督查。今年以来,该州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件25人。

  据巴州党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谢少迪介绍,该州纪委监委通过采取“四个严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落实上: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严肃查处层层“甩锅”不作为、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欺上瞒下假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联系服务群众消极应付、态度冷漠等问题,严肃查处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

  精准施策破解作风顽疾

  “老乡,今年你家收入怎么样?收入主要靠什么?”“帮扶干部今年来过你家几次?帮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近日,在大凉山深处,不少贫困县的村头出现了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干部的身影。

  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彝区藏区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对于四川而言,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必须攻克凉山彝区这个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截至目前,凉山州尚有7个县未脱贫摘帽,有4个县贫困发生率超过10%,是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贫困地区往往既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也存在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情况下,更是对干部的作风、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按照四川省委统一部署,省纪委监委于3月下旬成立作风保障工作专班,组成多个工作组,深入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一线督战,督促解决具体问题,以作风攻坚助推脱贫攻坚。

  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关键是要压紧压实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委的监督责任,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

  “我们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督促市(州)纪委监委‘一竿子插到底’,盯紧具体问题,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表示,要坚持从下往上查问题、从上往下抓整改,上下联动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省市两级重点解决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过多过滥、向基层推卸责任等问题,在县乡两级重点解决不担当不作为、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入剖析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查处案件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和制度漏洞,对症施策、建章立制,达到查处一案、规范一方、警示一片的效果。

  4月7日,安徽省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推进会,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其中,专门强调“要千方百计‘促攻坚’,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推进收官之年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安徽省纪委监委以阜阳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反面教材,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协助省委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重点,全省去年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25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11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基层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整治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盼望的是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惠认为,治理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深化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精准处置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浓厚氛围。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面临的困难挑战也不容忽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

  仅靠给钱给物搞“输血式”脱贫,给帮扶干部摊派脱贫指标,为了完成脱贫任务不顾实际将一些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脱贫攻坚变成了只顾“面子”、不要“里子”的花架子,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已成为决战决胜路上的“绊脚石”。唯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作风顽疾,才能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