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勤于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责任编辑:崔程

●纵观古之清官廉吏,善于眼睛向内、刀口向里,自觉省察一言一行,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读中国历史,发现很多清廉有为之官,总善于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清洗、自我正容。正因此,他们总能检身正己,避免走错路、少犯错。这种勤于修葺自己思想园地的做法,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学习借鉴。

明人杨鼎,初任户部右侍郎时,恐不能胜任本职,书写《十思》座右铭以自勉,即“量思宽,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终,退思早”。杨鼎对照“十思”三省吾身,一辈子为官清正廉明,成为持正自守的贤人。

纵观古之清官廉吏,善于眼睛向内、刀口向里,自觉省察一言一行,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

“一琴一鹤”相随的铁面御史赵抃是这样的人。据《宋史·赵抃传》载,他“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说的是赵抃白天处理完公务,到了晚上,必穿戴齐整焚香向上天祷告,把自己白天做过的事,一一告知老天爷,来检点反省自己有无过失,是否无愧于民。那些不敢向老天爷说的,定是自己不该做的事,自己就要警醒了。赵抃勇于自省、严于律己,终成品行高洁的一代清官。

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是善于自省的人。据史料记载,范仲淹每日睡觉前,一定要自我检查一番,看看这一天日常开销和所做的事,是否和自己的俸禄与职责相称。如果相称,他就能酣然入睡。否则,就夜不能寐,明日想方设法一定将昨日不足之事尽可能加以补救。“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范仲淹经常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不仅改正了错误,净化了自我,还提升了境界,升华了品格。正因此,范仲淹不仅成为人们心中的清官好官,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省就没有提高。对为官者来说,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灰尘迎面扑来”。这里的很多“灰尘”,并不符合为官之道、廉洁之道。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认真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再想清除就难了。历史和现实中的很多贪官,就是在见怪不怪、以非为是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欲做清官、好官,就要大力提倡这种反省自我、清洗自我的好方法。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不仅坚持严格自律,还要求下属保持自省自戒。他任两江总督时,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制定颁布了《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其主要内容是: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他要求州县官员“朝夕观省,自为猛惕”,还让官员时刻守住“虽自己足食,当思民之无食者;自己披衣,亦当思民之无衣者……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何异”?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堪称出手不凡,时人称于成龙为政,所到之处,官吏皆望风改操。

周恩来同志曾说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思想改造的最好方式,在二者的关系上,“首先是自我批评,第二是相互批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干部,都是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革命的楷模。毛泽东“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吴玉章一辈子坚守“反省座右铭”,张闻天不怕自己的“瘌痢头”给人看,彭德怀坚持一个月“反省自查一遍”,陈毅“中夜常自省”……他们这种对待自我、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正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秘诀所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假如我们能够有决心来革除不好的思想和习惯,同时又有耐心一点一滴来建设新的思想和习惯,加上长时期不停的努力,则脱胎换骨,除旧布新,每个人都是可能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坚持反省自我,持续进行思想改造,就能及时去掉里里外外的歪枝病叶,清除“自我天性中的渣滓”,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刘忠胜)